数糖的“30天数字化决策开品测品”路径公开分享
数糖的“30天数字化决策开品测品”路径公开分享

上周在与朋友聊数据决策开品时,提到了最近我们最极限一次操作:“30天数字化决策开品测品”实践——小禾说燕麦黑巧脆。这个产品从0 到 1,从流量词启发到大货采购决策只用了一个月,且上市以后销售量迅速突破 10 万件。朋友表示“你这个也太快了,是不是有点儿夸张”,然后就有了下面这张路径图:

作为敏捷开品的典型实践,该产品从 0 到 1 完整经历了数据选品、产品概念策划、产品实现、销售链路搭建、数据测品、大货销售的各个环节,整体用了 40 天,扣除大货的生产和到仓时间,开品测品的主要工作时间是 30 天,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非常极限,算是破了数糖的记录。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Step01:数据开品(选品)
任何开品都不是毫无根据的魔法,一般需要一个契机点。这个契机点可以是数据呈现的机会点、行业经验的灵感、最新的信息启发、供应链的新动向、市场端反馈的信息、客服组遇到的麻烦等等。而我们这款新品的发端是对流量词的观察,捕捉到了在减脂健康领域的代餐新动向,恰逢我们想要开这个方向的产品。
在数据开品阶段,主要是进行新品方向的可行性评估,市场销售数据及竞品销售状态的调查研究,爆品方向人群、内容(含视觉奇观)、达人下钻研究,基本确定这是一个可行的开品方向。
Step02: 产品概念
开品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审慎理性的决策,因此在第二步“产品概念”阶段,实际上不仅是对产品概念、名称、卖点体系等创意层面的进一步深化,还需要确认供应链可行性、配料表、规格及包装方式、成本、销售单元、销售场景等理性层面的论证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 供应链生产能力评估
• 供应链寄工厂样品
• 成本价格体系测算
• 卖点体系规划及评估
• 产品配料表规划及评估
• 产品名称规划及评估
• 产品规格及组合方式评估
• 产品销售场景模拟
• 产品概念定型卡(可迭代)
Step03: 产品实现
产品实现的重要成果物是拿到可销售的产品小样,并在过程中同步落实“品牌杠杆选择”和“品牌包装体系”。
“品牌杠杆选择”主要包括:
• 品牌选择 ,即确定使用什么品牌名称,具体到燕麦黑巧脆这个产品,是从企业的品牌储备库中选择了“小禾说”这个已注册品牌。
• 品牌调性,即这个品牌的调性大概是什么方向,作为一个基础设定,主要来源于第二部产品概念的研究成果。
• 参考品牌及产品调研
• 爆品目标消费人群假设
• 确定本次爆品测试的品牌及⻛格
Step04: 销售链路
第四步的重点工作是做销售链路的搭建或打通,这也是整个产品测试过程中虽然最没有技术含量,但却非常重要的一环——保障产品测试环境的真实性。
类似电影《楚门的世界》,从楚门的视角看,他所在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就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通过确定消费者真实消费购买闭环、 商品营销⻚面、客服Q&A话术文档、1000件商品入库上链 、商品基础形象分优化等“幕后工作”,给消费者呈现的是一件完全真实的商品。
消费者在后续测试环节中购买商品时,就像他日常购买其它商品一样,并没有体会到这是一次测试或者购买到的是“样品”。基于此来保障测试得到数据的客观性。
Step05:数据测品
包括:
•产品测试RoadMap
•有效内容梳理
•测试脚本撰写
•测试视频拍摄及制作
•第1轮跑量投放测试
•第2轮验证投放测试
•测投结论
•大货决策 (选品开品决策)
最终的成果是决策,即我们这个开品方向是不是成功?大货定不定?,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
用简化的逻辑来说,整个产品测试过程就是一次完整的科学实验,需要经历实验设计(RoadMap )、实验材料准备(有效内容梳理、 测试脚本撰写、 测试视频拍摄及制作 )、实验过程(第1轮跑量投放测试、 第2轮验证投放测试)、实验数据收集及分析研究(测投结论 )、实验成果(开品决策/大货决策)。
具体到燕麦黑巧脆的开品,分享几个开品成功的细节:①ROI 值非常理想;②销售速度非常舒适;③在测试过程中,就有一定数量的复购和多次购买;④人群规模可观等等。
(由于涉及到数据保密,在数据关键指标上用“理想”、“舒适”、“一定数量”、“可观”等词汇替代。)
Step06:大货销售
进入大货销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