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线上消费数据2023

· 行业数据观察
broken image

一、茶叶市场趋势数据

茶叶市场消费群体庞大,带动全球市场交易规模不断增长,2017-2022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3%,中国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6%。2022年超过九成的中国消费者有喝茶的经历,其中保持每天喝茶习惯的消费者占47.5% 。2022年在电商平台购买茶叶的用户达到 68%,较21年增长12%。

在抖音平台,茶行业的内容热度持续上涨,尤其在春茶季、暑茶季和年底大促期间,用户对茶叶内容的需求量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品牌方与用户也积极参与行业话题的创作,催生了#茶生活、#召唤茶友等百亿播放量的爆款话题。

以春茶季活动为例,2023年活动所在月份的销售额,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111% ;从推广渠道来看,直播带货依旧是茶叶品类转化的首要形式,销售额占比高达 88%,与此同时,货架场景也发挥强带货力,销售额占比从5%提升至10%。

 

二、茶叶消费群体及消费热度数据

目前抖音茶叶商品的消费群体以男性为主,占比超过64%,且年龄集中在31岁到50岁之间;而随着年轻人的茶饮意识提升,30岁以下女性也对茶叶商品表现出强烈的消费兴趣,她们尤其喜爱袋泡茶、花草茶、混搭风味茶等新赛道产品。

抖音茶叶消费城市TOP10:

1 北京

2 上海

3 西安

4 广州

5 天津

6 成都

7 苏州

8 深圳

9 重庆

10 郑州

2022年抖音茶叶各细分类目整体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普洱是茶叶消费者最爱购买的品类,市场份额超过41%。紧随其后的代用茶、乌龙茶、白茶赛道也扩容明显,销售额同比21年分别增长206%/191%/267% ,增幅高于行业均值。

春秋两季为茶叶销售旺季,用户对不同茶叶的时令消费偏好显著。

茶叶各细分品类销售热度较高月份分布:

普洱:5月、8月、11月

代用茶:5月

乌龙茶:5月

白茶:8月

绿茶:3月

红茶:8月、10月

黑茶:4月、10月

多品种茶叶礼盒:4月

黄茶:4月

0-300元为品类主力价格带,500元以上价格段增幅明显,500-1000元价格段同比2021年增长240%,大于1000元价格段增长306%。

多品种茶叶礼盒量价齐升,高性价比是激发消费者好评的关键,多品种茶叶礼盒的好评关注点TOP3分别是价格32.4%、口感16.2%、味道13.5。

茶叶直播间的火爆催生了消费者对盖碗、茶杯等茶周边商品的需求,从直播间弹幕需求来看,茶道器具相关商品词的占比接近7成。另外,用户对蜜饯果干、茶吧机等商品也有较高的需求(品类需求词占比:茶道器具69%、3C数码家电14%、生鲜6%、蜜饯/果干6%、居家日用3%、个人护理电器2%)。

从带货视频数来看,代用茶的推广力度最大,而乌龙茶动销视频率最高,转化效果更佳;而红茶在自然渠道的销售热度最高,代用茶次之;混合口味成为了红茶热销商品关键词,如一盒四味、组合茶叶、缤纷两味等等。

从消费因素来看,养生保健、生活习惯、休闲放松是国内消费者喝茶的主要原因,其中,养生保健需求高达 63.3%,位居第一。在悦己经济的带动下,下午茶成为用户茶叶消费的主要场景,也体现了消费者通过茶饮寻求放松、短暂休憩的心理;此外,旅行、睡前等小众场景的需求高增,主打便携、健康养生等卖点的茶叶商品正逐渐成为消费新宠。

从购买偏好来看,男性消费者的品类消费相对均衡,不仅喜欢绿茶、乌龙茶等原叶茶,在代用茶赛道也释放出较强的消费力,而女性的品类消费则更为集中,代用茶的占比高达68%;在购买关注点方面,口感和味道都是男女消费者的首要关注点,此外,女性更关注外观包装,男性则更关注性价比。

 

三、茶叶品牌销售数据

同比2022年Q1,2023年主营品类为茶叶的品牌数增长了1.3倍。另一方面,2022年茶叶百强品牌的更替率为59%,赛道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也为后发品牌带来更多突围机会。

从各类型茶叶旗舰店销售占比情况来看,红茶品牌化程度较高。

红茶:旗舰店占比44%

销售额品牌TOP3:

1 丫玉

2 八马

3 陈生记

 

代用茶:旗舰店占比36%

销售额品牌TOP3:

1 聚广德

2 沁晚香

3 陈生记

 

绿茶:旗舰店占比34%

销售额品牌TOP3:

1 名理白

2 狮峰

3 文新

 

乌龙茶:旗舰店占比31%

销售额品牌TOP3:

1 八马

2 手传

3 陈生记

 

白茶:旗舰店占比29%

销售额品牌TOP3:

1 白大师

2 陈一元

3 北路

 

普洱:旗舰店占比18%

销售额品牌TOP3:

1 中茶

2 茶园世家

3 品茗芬

 

数据来源:果集·飞瓜出品的《2023年茶叶品类线上消费趋势洞察》

 

特别说明

文中所引用的数据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仅供用户参考,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文中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ActStat数糖科技及报告发布原作者或机构无关。如需阅读本文数据来源的完整版报告,可至发布报告的原机构官方渠道下载。本处引用对原报告相关内容筛选存在主观性,不代表原报告立场,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可发送邮件至d@actstat.com,我们将于48小时内回复。